黑热病防控管理

作者:王吉亮 发布时间:2015/06/23 点击数: 【字体:

 

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,是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。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犬,通过白蛉传播。每年5~8月为白蛉活动季节,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,原虫便进入白蛉体内,发育繁殖成鞭毛体,7天后白蛉再次叮蛟人体时,将鞭毛体注入,即可引起感染。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、肝、脾、骨髓和淋巴结中。

一、防控原则与策略

1、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,疾控部门牵头,多部门合作,广大群众参与,重点做好农村青少年儿童、婴幼儿等易感人群的黑热病普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
2、重点做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,使乡、村两级医务人员掌握黑热病知识及防治技术。

3、广泛开展黑热病防治知识宣传,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;

、平原型黑热病的防控

1、传染源的普查

每年在白蛉繁殖季节前,各承担防治任务的县(市)对黑热病流行的乡村居民进行普查,发现并彻底治疗传染源,达到降低和控制黑热病的目的。能开展血清学检测的单位尽快建立实验室检测系统。

2、病人的诊断和治疗:按照《黑热病诊断标准》[WS258—2006]进行诊断和复查;对普查新发现的黑热病患者进行及时、规范的治疗,治疗药物为斯锑黑克、戊烷脒(针对抗锑剂患者)。

3、媒介监测及灭蛉工作

黑热病流行区每年要按照《黑热病诊断标准》[WS258—2006],采用高效杀虫剂对病家疫点实施喷洒灭蛉处理(包括周围居民区房屋、畜舍)。

三、荒漠型或砾漠型黑热病的防控

1、根据网络直报的信息对报告的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并进行追踪随访,核实诊断结果;对周围人群进行病例对照调查、访谈。

2、在媒介高峰出现前对病家周围的人群感染情况进行普查,做到早发现,早治疗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