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核心信息

发布时间:2021/02/02 点击数: 【字体:

(来源: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)

  1、地方性砷中毒简称“地砷病”,是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、空气、食物摄入或吸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和(或)过度沉着、掌跖角化或癌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。地砷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。
‎  2、环境和(或)生活饮用水中砷元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,但无砷中毒病情发生的地区为高砷区。环境砷含量超标,但只发现可疑砷中毒患者的地区称为潜在病区,有确诊的砷中毒患者的地区称为病区。
‎  3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(包括高砷区和潜在病区)在我国大陆分布广泛,共涉及19个省、自治区。病区分2种类型,即饮水型和燃煤型。
‎  4、饮水中无机砷含量超标是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。
‎  5、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,大型集中式供水砷含量限值为0.01mg/L,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砷含量限值为0.05mg/L。
‎  6、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,当地居民长期使用无排烟道的土炉灶做饭或敞炉灶烤火、熏烤粮食、蔬菜等,造成室内空气砷含量过高,污染粮食及其它食物,使人体摄入过多的砷。
‎  7、在地方性砷中毒病区,长期慢性中毒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发病增加,各器官和系统均有可能发生,以皮肤、呼吸、消化和泌尿等器官和系统比例为高。
‎  8、改饮低砷水是预防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最有效的措施。
‎  9、燃用低砷煤、改炉改灶是预防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措施。
‎  10、地砷病目前尚无治疗的特异性有效药物。治疗原则一是驱砷治疗,促进体内毒物排出;二是对症综合治疗。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